70多件永定河珍贵文物亮相北京
永定河,这是一道跨越京津冀晋蒙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化风景线”,被称作北京的“母亲河”。它不仅是一条联络东西的水上通道,也是一条贯通古今的文脉。近日,由北京市方志馆与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合办的“永定河文化展”,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与70多件珍贵的永定河文物,展示永定河流域生生不息的文明印记。
东胡林文物见证远古文明
永定河不仅是北京的母亲河,也是东方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在永定河流域的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有处重要的史前文明遗迹——新石器时代遗址。本次展览展出了一件东胡林人遗址出土的石磨盘。
永定河文化博物馆馆长谭勇介绍,东胡林人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万年,东胡林人遗址也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迹。该遗址于1966年被发现,1972年命名。自2001年至2006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对东胡林人遗址进行了四次系统发掘,出土了两个完整的人类墓葬,这么完整的墓葬在中国仅此一处。截至2016年,此处共出土了7具东胡林人遗骸。出土遗物主要有人类遗骸、兽骨化石、细石器、陶器等重要文化遗存。“人类是怎么走出山洞,来到了平原地带?可以说,东胡林人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新旧石器交替转换时期考古的空白,填补了自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2万年前的田园洞人以来,华北地区人类发展史的一段空白。”
三彩菩萨像讲述“辽瓷”往事
提起“三彩”瓷器,人们会联想到“唐三彩”。其实,在北京的周边,分布着一种我国陶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彩色釉陶制品——“辽三彩”。谭勇介绍,上世纪90年代,位于永定河流域的门头沟区曾考古发掘出土了近万件“辽瓷”。原来,辽代曾以南京(现北京)为陪都,在此建立了当时的三大官窑之一——龙泉务窑,这里的烧造历史一直延续了近70年。
谭勇介绍,龙泉务窑位于门头沟区龙泉务村北面,制瓷种类较多,但三彩釉制品不是很多。在出土大量瓷片的同时,伴随有三彩菩萨像、彩绘佛像、三彩俑等出土。从大量的残片及三叉支烧工具可以看出,当时曾大量烧造陶瓷制品,色彩以绿、黄两色为主,其中黄色中泛赭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这里出土的近万件‘辽瓷’中,有两件非常精美的三彩菩萨像,本次上展的就是其中的一件。”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