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慈善总会深入调研贫困户情况 

时间:2019-07-01 19:42 发布于:公益频道编辑:A002  来源:慈善公益报

甘肃省慈善总会紧紧围绕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坚决贯彻甘肃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全省慈善领域社会组织“排头兵”的职能作用,积极主动作为,强化帮扶举措,按照会长专题办公会议的安排部署。日前,由两位副会长分别带领工作组深入临夏、甘南2州6县市7乡镇9个村社,开展因病致贫返贫状况摸底调研,为精准开展慈善扶贫救助奠定工作基础。

调研采取座谈与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贫困面最大、扶贫脱贫任务最重的东乡县、积石山县开始,每到一地都组织召开当地民政、扶贫、医保、卫健、医院、保险、慈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调研会,切合县乡实际,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切实掌握底数、掌握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入医院、农村、牧区因病致贫返贫家庭进行实地走访,面对面逐一逐项了解群众生活困难情况。经过调研发现,致贫返贫的病种主要包括恶性肿瘤,其中农村妇女“两癌”患者突出;尿毒症,肾功能衰竭需透析的患者较多;严重性慢病及传染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结核、艾滋病等;地方病,如先心病、包虫病等;精神性疾病;重大意外伤害及残疾等。

在因病致贫返贫家庭中,大部分都是因患病丧失劳动能力或家中劳力需照料病人而不能务工,由此失去经济来源,尤其是患重大特大病症的贫困人口,由于患病周期长、医治难度大、医疗费用高,尽管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救助、医疗保险报销后,自付费用比例已经很小,但依旧受经济条件限制难以承担。

究其具体原因,一是因为药品及耗材未能纳入医保,如医保报销目录之外药品费用较大,尤其是治疗必需的医疗耗材,如心脏病支架、助听器、肾透析器材、假肢以及部分进口高价药品因未纳入报销范围,个人自费负担很重。

二是因为医疗之外的费用难以承担,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一般需要专人照料,特别是在省级三甲以上医院和外地就医,由此产生的交通、生活、陪员费用开支过大,医疗之外看不见费用自理压力重。如聋儿语训最短周期为10个月、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最短6个月,造成难以承受巨额的陪护费用,部分贫困残疾家庭,因此选择不康复治疗或康复治疗不完整。

三是慢性病支出费用高,某些慢性病病程长、治疗频次高、经济负担重。如肾病患者每周都要做透析,每次自费几千元钱,经常性医疗费用开支过大,经济十分困难。

四是基层医院器材短缺,村社医生少,缺乏系统培训。虽然实行分级医疗,但乡镇、村社医疗条件有待完善,县城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性能不高,致使看病患者少,反向造成基层医生医疗技术更新慢、医疗手段落后。村社卫生院既缺设备又缺医生。

调研结束后,甘肃省慈善总会汇总调研情况,把大病救助作为慈善扶贫脱贫的主要切入点,重点开展“三州三区”中临夏、甘南州的救助工作。并在救助医疗费用的同时,将贫困家庭以及家属在交通、生活、陪员的费用一并纳入救助资金范围,统筹考虑群众实际困难。加强与省外的协调沟通,配合做好中华慈善总会今年先心病儿童筛查、手术等工作,增加受益群众。(记者 济慈)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