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长:深耕非遗文化 助力产业发展
深耕非遗文化 助力产业发展
专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史俊长
“中间这一大块浅蓝色部分就是‘指尖春色·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和传统技艺展示区’。”7月12日下午,在双创梦工厂文化产业周办公室,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史俊长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我市举办文化产业周是第一次。这是我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活动主会场在双创梦工厂,将设置“品质长治”“魅力长治”“诗画长治”“匠心长治”“印象长治”“时尚长治”“悦动长治”主题展区及活动区,史俊长指着一幅“匠心长治”区域分布图告诉记者:“这次非遗展出在双创梦工厂3号馆2楼‘匠心长治’展区,而且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指尖春色·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和传统技艺展示区’,就是中间浅蓝色部分。”
“那为什么叫‘指尖春色’呢?”史俊长解释道:“目前,我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6个、省级104个、市级285个,这么多非遗项目又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10个门类。此次,参加展出的主要为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两类。既然参展,我们就要让观众有看头,所以邀请的全是能现场演示的项目来参展,通过传承人现场展示自己的精巧手工技艺,吸引观众眼球,留住观众脚步,达到宣传和销售的目的。”
谈到此次参展的项目,史俊长说:“这次我们组织了30个国家级、省级、市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参加展出。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一共是16个,此次参展有传统美术类的襄垣炕围画、上党堆锦、黎侯虎和传统技艺类的长子响铜4个。值得一提的是参展的长治堆锦闫向军、八义窑红绿彩李建平、壶关羊汤郭国芳、黎城彩雕张学义、沁州黄米醋宋俊鹏五位传承人不久前刚刚获得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举办文化产业周是为了集中展示我市在繁荣文化事业、非遗传承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成果。其中非遗传承保护更是贴近百姓生活、值得百姓期待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市非遗中心为了让我市丰富的非遗资源更好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做了一系列工作,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宣传平台。去年以来,为上党区丽都明珠酒店挂牌非遗小剧场,目前演出节目1000场,观众人数15万;积极推进长治非遗传统戏剧驻场演出文旅部试点,目前已演出400场;网络直播长治市非遗保护成果展及专场晚会,受众人群4万人,现场观展人数3万人,展销收入10万元;多彩长治非遗精品研学游举办6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成功举办长治首届非遗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共有26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及其它奖;在全省率先召开乡村文化记忆工程试点工作表彰会,对26个先进集体、51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市非遗中心文创研发基地自挂牌以来,累计接待观众50万人次。
“举办文化产业周是政府为非遗保护搭建的更大更好的一个平台,大家参展的积极性都很高。”史俊长说,“创意策划、设计营销、宣传推广等现场展示,让传承人对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非遗焕发新的活力’正一点点融入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记得去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长子举办的非遗展销会上壶关辛寨老陈醋出现销售一空的情况,三天销售近2万元。另外,锦绣纺的绣品和襄垣手工挂面也非常抢手。大家表示,要提前3天入住酒店,开始搭建展台,希望你们到时候都来参观。”为了宣传非遗,史俊长向记者发出了邀请。
“传统手工艺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生活与情感,折射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非遗焕发新的活力,不仅需要非遗传承人始终如一的工匠精神,还需要政府、企业、媒体的合力。这次文化产业周就是非遗人的一个节日,要让大家在生产销售的同时对非遗进行更有效的保护。我们将通过进一步创新传承保护方式,让更多的优秀非遗资源活起来、动起来,不断推动长治优秀地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努力为建设美丽幸福长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采访结束时,史俊长对我市非遗传承工作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
来源 丨 长治日报
记者 丨 陈艳华
编辑 丨 路璐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