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了传承工匠精神,弘扬民间艺术,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普及,1月15日下午,燕南社区特邀请《蛋雕技艺》传承人张广超老师开展了一期“非遗进社区,文化永传承”活动之蛋雕。活动中,张老师的教学由浅入深,先跟大家讲述了中国蛋雕文化的起源与
分享
面塑艺术在我国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1月21日上午九点半,和睦西里社区青少年在社区活动室进行非遗文化面人活动,体验面人艺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刚开始,社工详细介绍了工具和材料特点,结合提前制作完成的课件,进行一步步的解释。讲解后,孩子
近年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多措并举推进“非遗+”,促进非遗保护融入现代生活。一是组织非遗展示活动,增添节假日文化氛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五一、十一等旅游假期,市县区文旅部门积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
海珠区重视非遗工作,截至目前共拥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3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7项;国家级项目传承人3人、省级项目传承人13人、市级项目传承人
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我省将在快手、抖音、微博上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活动。即日起至牛年农历正月十五,省市文旅部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围绕年俗非遗项目开展拍摄记录、直播,网友还可以在三个平台上带话题拍摄上传与“年文化”相关的非遗短视频,记录、展示东北
近日,龙文区校园文化艺术节暨三个艺术团比武节目展演现场,国家非遗锦歌传承人王素华老师与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联手演绎的原创锦歌《龙文欢迎你》节目,将龙文地理风情与锦歌文化相结合,以独具匠心的构思和布景精美的表演,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漳州锦歌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1月14日,墨江县文化馆在墨江县民族学校开展以“多彩非遗进校园、魅力文化有传承”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活动以传承人现场教学和成果展览等形式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现场多个不同种类的非遗代表项目一字排开,现场气氛愉
12月22日下午,合真传统手工药香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中华药香文化展览馆馆长宗兆睿先生走进悦享教师课程,为老师们揭开“香”的神秘面纱,走进“香”的神秘世界。制香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起到祛秽疗疾、养神养
2020年,县文化旅游委积极通过东西协作机制争取到山东省聊城市定点帮扶彭水“鲁渝合作”非遗扶贫经费80万元、重庆市文化旅游委非遗精准扶贫经费5万元,组织开展市级非遗项目“彭水苗绣”技艺培训班4期,通过非遗精准扶贫方式将技能送到家门口,为贫困家庭的妇女巩固脱贫和居家创业开
“让非遗文化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作用,是我们非遗传承人的使命与担当。希望大家通过欣赏这些葫芦烙画了解抗疫英雄们背后的故事,带给大家勇气和力量。”1月17日,平乡县寻召乡霍流渠村村民霍建龙,在葫芦烙画社里边说着边刻画着葫芦,这一次他要为抗疫英雄而创作,用最直观生动的作品宣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