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太阳,当空照,五星旗帜迎风飘……”这首由越剧大师戚雅仙演唱的《婚姻曲》,始终回荡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小时候,我家住在上海华山路上,家中的留声机常年播放着京剧、越剧,窗外的“大喇叭”时时传来郭兰英、戚雅仙的歌声。在那个没有电视、电脑的年代,跟着留声机、“大喇叭”学唱歌
分享
日前,河北省威县常屯乡东王目村村民潘秀娥和贾玉环等几个老姐妹,吃过早饭,就来到村里的土布纺织技艺传习所。“我们得谢谢高庆海和陈爱国夫妻俩开办的土布纺织技艺传习所,让我们这些‘老织女’焕发出新风采,将老土布的技艺传承发扬光大。”对传习所的这份“工作”,潘秀娥和贾玉环很
近日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肇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民俗等项目类别,共计21项。来看看入选的项目~有你家乡的吗?接下来,西江君为大家介绍几项文
第三十二届丫髻山庙会开幕共推出14项精品活动京冀两地群众“远程”共展太极功本报讯(记者 林艳)登顶祈福、太极表演、文化展览、民俗集市……日前,丫髻山文化休闲分会场系列活动暨第三十二届丫髻山庙会开幕。作为北京·平谷世界休闲大会的分会场,本届庙会除保留数百年来祈福纳
中新网武汉5月12日电(邢君成)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第五届鄂湘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12日在武汉开幕。根据2012年签署的《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文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湖北、湖南
5月11日,由西固区文旅局主办、西固区文化馆承办的“体验非遗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献礼建党百年”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拉开帷幕。活动开始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的雍容为孩子们介绍了秦腔的相关知识,如秦腔的发展沿革、秦腔的乐器和绝技等,并进行
秦安蜡花舞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秦安县境内传统的传统歌舞,始于7-13世纪,发源于秦安郭嘉镇一带。来源于辞赋,逐渐由清唱演变为传统歌舞艺术,多在夜间演出,演出时表演者手托花灯,花灯内装点蜡烛,故称蜡花舞。蜡花舞伴奏曲为带有江南韵味、典雅细腻、优雅委婉的秦安小曲。翩翩起伏的舞姿,
原标题:汉绣的芳华重现之路汉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行于湖北省荆州、武汉、洪湖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据史书记载,汉绣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清。汉绣融汇南北绣法之长,形成以铺、压、织、锁、扣、盘、套为主要针法,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刺绣艺术体系。汉绣强调“花无正果,
为深入推进柴桑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全方位融合发展,5月8日,柴桑区文化馆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将我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九江山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九江丝弦锣鼓送入花溪谷进行表演。曲水静流,紫藤如瀑,花溪谷畔,乐声琳琅,水雾氤氲。前来游玩的游客们皆驻足欣赏非遗项目表演,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促进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的发展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营造非遗助力现代生活的良好氛围,5月8日下午,省级非遗项目“诸城派古琴斫琴技艺”巡展活动走进了潍坊新纪元学校。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中国诗书画印研究